淋球菌性结膜炎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属于性传播疾病在眼部的表现,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母婴垂直传播或成人接触被污染的分泌物。典型症状包括眼睑红肿、大量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导致角膜溃疡甚至穿孔。
1、病因与传播淋球菌性结膜炎的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成人多通过自体接种感染,如接触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后揉眼;新生儿多经产道分娩时感染。该菌通过黏附于结膜上皮细胞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引发强烈的化脓性炎症反应。高危人群包括性活跃期成人、未规范治疗的淋病患者及未行产前筛查的孕妇所生新生儿。
2、临床表现潜伏期通常为12-48小时,表现为单眼或双眼突发眼睑高度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特征性症状为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可形成假膜。角膜受累时出现畏光流泪、视力下降,检查可见角膜浸润或溃疡。新生儿发病多在出生后2-5天,成人常伴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症状。
3、诊断方法需结合病史与实验室检查确诊。结膜刮片革兰染色可见中性粒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细菌培养为金标准。核酸检测可提高敏感性。需与细菌性结膜炎、衣原体性结膜炎鉴别。对疑似病例应同时进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检测,新生儿需排查全身播散性感染。
4、药物治疗全身用药首选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可联合阿奇霉素分散片。局部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角膜受累时加用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交叉感染。所有性伴侣应同步筛查治疗,新生儿母亲需复查病原体。
5、并发症预防严重者可并发角膜穿孔、眼内炎甚至失明。新生儿可能发生败血症、关节炎等全身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用红霉素眼膏,性行为使用防护措施,避免接触感染者分泌物。患者用品需煮沸消毒,医护人员操作时戴防护镜。
淋球菌性结膜炎患者应严格隔离至症状消失后24小时,使用单独毛巾脸盆。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A,如胡萝卜、菠菜等促进角膜修复。避免揉眼及佩戴隐形眼镜,外出佩戴防护眼镜。出现视力急剧下降、眼痛加剧需立即复诊。规范治疗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