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跌倒外伤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保守治疗、内固定手术等方式干预。该骨折多表现为髋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需结合患者健康状况选择治疗方案。
1、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诱因,骨密度降低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日常需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片、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胶丸,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
2、跌倒外伤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易发生跌倒,直接暴力撞击股骨粗隆区可导致骨折。急性期需制动并拍摄X线片明确骨折类型。若为稳定性骨折可采用胫骨结节牵引,配合镇痛药物如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症状。
3、病理性因素骨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可能引发病理性骨折。通常伴随夜间骨痛、碱性磷酸酶升高等表现,需通过CT或MRI检查鉴别。治疗需处理原发病,如恶性肿瘤引起的骨折可能需要放射性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
4、内固定手术对于移位明显的骨折,常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或动力髋螺钉固定。术后需预防深静脉血栓,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早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非负重功能锻炼。手术能恢复骨骼解剖结构,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
5、康复管理康复期需进行渐进式训练,从床上踝泵运动过渡到助行器辅助行走。配合物理治疗如超声波促进骨愈合,补充蛋白质粉和维生素K2改善骨代谢。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进度,6-12周内避免患侧完全负重。
老年人骨折后需加强营养支持,每日摄入800mg钙元素及20μg维生素D。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使用气垫床降低皮肤压力。建议安装浴室防滑垫、夜间照明灯等适老化设施,家属需陪同进行康复训练。若出现发热或伤口渗液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