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胃病可以不做胃镜,但胃镜检查是诊断胃部疾病最准确的方法之一。胃病的诊断方式主要有问诊触诊、幽门螺杆菌检测、钡餐造影、超声检查、血液检查等。
1、问诊触诊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问诊内容包括疼痛性质、发作时间、伴随症状等,触诊可检查腹部压痛、包块等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症状典型的轻症患者,但对细微病变诊断价值有限。
2、幽门螺杆菌检测通过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或血清学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这类无创检查适合筛查感染,但无法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程度。
3、钡餐造影患者服用钡剂后通过X线观察胃部形态和蠕动功能。能发现胃溃疡、肿瘤等较大病变,对食管裂孔疝诊断有优势,但对浅表性胃炎、早期胃癌等微小病变敏感性较低,且存在辐射暴露风险。
4、超声检查通过体表超声观察胃壁层次结构,适合检查胃部占位性病变和胃排空功能。超声检查无痛苦无辐射,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无法进行活检确诊,常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5、血液检查通过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指标间接判断病情。贫血可能提示慢性出血,胃泌素升高可见于胃泌素瘤,这些检查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出现持续上腹痛、呕血、消瘦等报警症状时需及时胃镜检查。平时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胃部不适超过两周或症状加重时应尽早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