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是连接头部与躯干的骨骼结构,属于脊柱最上端的7节椎骨,主要功能包括支撑头部重量、保护脊髓神经及维持颈部活动灵活性。
1、解剖位置颈椎位于颅底与胸椎之间,由7块椎骨(C1-C7)组成。第一颈椎(寰椎)与颅骨枕骨形成关节,第二颈椎(枢椎)具有齿状突结构,两者共同实现头部旋转功能。其余椎体通过椎间盘、韧带和肌肉相互连接,形成向前凸的生理曲度。
2、神经保护颈椎椎孔串联形成椎管,内部容纳脊髓上段及神经根。C1-C4神经根支配颈部与膈肌运动,C5-T1神经根组成臂丛神经,控制上肢感觉与运动功能。椎间孔为神经根出口,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可能压迫神经引发症状。
3、运动功能颈椎可完成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三维运动,活动度总和约占脊柱全部运动的50%。寰枕关节主导点头动作,寰枢关节实现头部左右旋转,下位颈椎(C3-C7)协同完成复合运动,日常活动需多节段椎体与肌肉协调配合。
4、血供通道颈椎横突孔内走行椎动脉,为大脑后循环供血的主要血管。颈部旋转时可能影响椎动脉血流,严重骨质增生或外伤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眩晕、视觉障碍等症状。
5、退变特性颈椎退行性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常见病变包括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韧带钙化等。长期低头姿势加速退变进程,可能引发颈肩痛、上肢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脊髓受压导致行走不稳。
日常需避免长时间低头或颈部过度负荷,建议每30分钟调整姿势并做颈部伸展运动。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维持颈椎自然曲度。出现持续疼痛、肢体麻木或活动受限时,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存在神经压迫或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