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时皮肤发痒可能由局部温度刺激、过敏反应、经络敏感或皮肤干燥等原因引起,通常属于正常生理反应,若伴随红肿热痛需警惕过敏或烫伤。
1. 温度刺激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末梢产生轻微瘙痒感,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建议适当调整艾条距离,避免持续高温刺激。
2. 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艾绒中的挥发油成分过敏,可能出现瘙痒伴红疹。需立即停止艾灸,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口服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3. 经络敏感中医理论认为艾灸时气血运行加速,经络敏感者可能出现循经走窜的痒感。可通过减少艾灸时间、选择温和灸法(如隔姜灸)来适应。
4. 皮肤干燥艾灸的热效应会加速皮肤水分蒸发,干燥角质层受热后易产生刺痒。操作前后可涂抹凡士林等保湿剂,保持施灸部位皮肤湿润。
艾灸后出现瘙痒应避免抓挠,可冷敷缓解不适;日常注意选择优质艾绒,施灸前后补充水分,持续严重过敏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