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可通过监测血糖值、观察典型症状、分析诱因、评估高危因素、结合医学检查等方式判定。低血糖通常由饮食不规律、药物过量、胰岛素瘤、肝肾功能异常、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
1、监测血糖值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测量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成人血糖低于2.8毫摩尔每升可初步判定为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3.9毫摩尔每升即属于低血糖范畴。测量时需规范操作采血步骤,避免试纸受潮或过期影响结果准确性。若反复检测数值异常,建议记录血糖波动曲线供医生参考。
2、观察典型症状低血糖常出现心悸、手抖、冷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或头晕、注意力涣散、视物模糊等中枢神经缺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饥饿感、嘴唇麻木等非特异性症状。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这些症状多在血糖快速下降时显现,进食含糖食物后能缓解。
3、分析诱因回顾近期是否存在进食延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剧烈运动未补充能量等情况。服用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过量是常见药物诱因。饮酒后酒精抑制肝糖原分解也可能诱发低血糖。女性经期激素变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均可能成为诱因。
4、评估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尤其1型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垂体或肾上腺功能减退患者属于低血糖高危人群。既往有低血糖发作史、胃大部切除术后、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更易发生。老年人因调节功能下降及多重用药风险增高,需特别关注。
5、结合医学检查医院可通过72小时饥饿试验、胰岛素/C肽比值检测、胰腺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理性低血糖。怀疑胰岛素瘤时需检测胰岛素原水平。内分泌科会评估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排查遗传性低血糖综合征。
日常应规律进食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避免空腹运动。随身携带葡萄糖片或糖果应急,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校准血糖仪。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就医,不可单纯依赖食物缓解。建议高危人群每3-6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