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按病情发展可分为早期皮肤瘀点、进展期黏膜出血、严重时内脏出血三个阶段。
1、皮肤瘀点早期表现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紫红色瘀点,多出现于四肢远端,与血小板低于50×10⁹/L时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需警惕颅内出血风险。
2、黏膜出血病情进展可见鼻腔、口腔黏膜自发性渗血,女性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此时血小板常低于30×10⁹/L,需避免磕碰和硬质食物刺激。
3、内脏出血严重者出现消化道黑便、血尿或颅内出血,伴随头痛呕吐等症状,提示血小板低于10×10⁹/L,属于急症需立即输注血小板治疗。
4、其他表现部分患者伴发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出现脾脏轻度肿大,需与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出现不明原因瘀斑或反复出血应及时检测血常规,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保持饮食清淡减少胃肠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