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水样便可能由饮食不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治疗、抗感染药物等方式缓解。
1、饮食不当食用生冷、变质或过敏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渗透性腹泻。建议暂停可疑食物,选择米汤、粥类等易消化饮食,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2、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可能损伤小肠绒毛,表现为突发水样便伴低热。家长需注意患儿脱水情况,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α2b喷雾剂、消旋卡多曲颗粒、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
3、细菌感染志贺菌或大肠杆菌感染可能导致黏液血便伴里急后重,与不洁饮食有关。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颗粒、黄连素片。
4、寄生虫感染贾第鞭毛虫或隐孢子虫感染常见于饮用污染水源,表现为慢性水样腹泻。需通过粪便检测确诊,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苯达唑片、呋喃唑酮片。
腹泻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避免高糖高脂饮食,若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