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轻度感染、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造血异常等疾病,按严重程度从轻到重排列。
1.轻度感染:病毒性感冒或流感可能导致暂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伴随发热、乏力等症状,感染控制后血象可自行恢复。
2.药物反应:化疗药物、抗生素等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用药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需监测血常规并调整用药方案。
3.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会产生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导致粒细胞破坏加速,常伴关节痛、皮疹等免疫异常表现。
4.骨髓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直接影响造血功能,可能出现持续粒细胞减少伴贫血或出血倾向。
日常需避免感染风险,出现反复发热或口腔溃疡时应及时复查血常规,严重粒细胞缺乏需在血液科指导下进行升白细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