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上长水泡可通过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刺激、外用药物涂抹、口服抗病毒药物等方式治疗。耳朵长水泡通常由局部摩擦刺激、过敏反应、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保持耳部皮肤干爽,避免汗液或水分滞留加重症状。生理性因素引起的水泡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2、避免抓挠刺激减少对水泡的物理刺激,不要用手抓挠或挤压水泡。可剪短指甲防止睡眠时无意识抓伤,避免佩戴耳饰等物品摩擦患处。
3、外用药物涂抹病毒感染引起的水泡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外用药,细菌感染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伴随瘙痒时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
4、口服抗病毒药物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需口服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症状严重或合并发热时可能需配合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治疗。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恢复。若水泡持续增大、化脓或伴随剧烈疼痛,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