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假囊肿可能由局部外伤、长期压迫、软骨退行性变、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穿刺抽液、加压包扎、药物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
1、局部外伤耳廓受到撞击或挤压可能导致软骨膜与软骨分离形成积液。轻微外伤可通过冷敷缓解肿胀,若形成囊肿需就医行穿刺抽液,常用药物包括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2、长期压迫长期佩戴过紧耳机或睡姿不当造成耳廓持续受压。解除压迫源后多数可自行消退,持续存在时可配合红外线理疗,必要时使用曲安奈德注射液、玻璃酸钠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囊腔注射。
3、软骨退行性变中老年患者因软骨代谢异常导致局部液体积聚。可尝试超声波治疗促进吸收,伴随疼痛时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抗炎药物。
4、感染细菌感染引发炎性渗出形成化脓性囊肿。需联合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控制感染,严重者需切开引流并清除坏死软骨。
日常应避免揉搓患耳,睡眠时选择软枕减少压迫,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须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