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新生儿脑积水无须立即治疗,需根据脑室扩张程度、颅内压及症状综合评估。
1、生理性扩张:部分新生儿存在轻度脑室增宽,可能与产道挤压或发育延迟有关,通常数月内自行吸收,定期超声监测即可。
2、代偿性积水:早产儿脑脊液循环系统未成熟,可能出现暂时性积液,若无颅缝分离或头围异常增长,可通过体位调整促进吸收。
3、病理性梗阻:中脑导水管狭窄或蛛网膜囊肿导致进行性脑室扩张,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或神经内镜造瘘术,伴随头围增速过快、呕吐等症状。
4、感染后粘连:颅内感染引发脑脊液循环通路粘连时,需抗感染联合外科干预,表现为前囟膨隆、落日征等颅高压体征。
建议每3个月复查头颅影像学,哺乳期母亲需保证充足维生素K摄入以降低出血风险,避免剧烈摇晃婴儿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