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猕猴桃有助于预防夜盲症,但无法完全替代治疗。夜盲症通常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和叶黄素等营养素,可辅助改善视力健康。
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元素吸收,间接帮助维持视网膜功能。其含有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视网膜黄斑区的重要成分,有助于过滤有害蓝光并保护感光细胞。每100克猕猴桃约含62毫克维生素C,远超日常需求量的50%,适量食用可增强抗氧化能力。但猕猴桃中不含直接参与视紫红质合成的维生素A,需搭配动物肝脏、胡萝卜等食物补充。
夜盲症的核心病因是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合成不足,这主要依赖维生素A衍生物视黄醛。严重缺乏时可能出现角膜干燥、溃疡等并发症。单纯依靠猕猴桃无法满足维生素A需求,需通过鱼肝油、蛋黄等动物性食物或β-胡萝卜素补充剂获取。对于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导致的夜盲症,营养干预效果有限,需及时就医进行眼底检查和基因检测。
日常饮食中可将猕猴桃与富含油脂的食物搭配食用,如酸奶或坚果,以提高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率。出现黄昏时视力明显下降、暗适应时间延长等症状时,建议检测血清视黄醇水平,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A软胶囊或注射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等药物。同时注意避免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A导致中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