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发热通常指持续低热超过1个月,体温波动在37.3-38℃,可能伴随夜间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艾滋病发热主要与免疫系统受损、机会性感染、肿瘤性疾病、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
1、免疫系统受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接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体温调节异常。需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毒载量,常用药物包括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
2、机会性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肺孢子菌等病原体感染是常见诱因,表现为反复发热伴咳嗽。需针对性使用异烟肼、复方磺胺甲噁唑等抗感染药物。
3、肿瘤性疾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肿瘤可导致长期发热,需结合活检确诊。治疗包括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放疗及免疫调节治疗。
4、药物反应抗病毒药物如依非韦伦可能引起药物热,表现为用药后体温升高。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更换为拉替拉韦等耐受性更好的药物。
艾滋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时应立即就医,完善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检测及病原学检查,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