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缺铁性贫血,罕见情况下增加胃癌风险,女性患者需警惕经期失血加重贫血。
1、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女性激素波动可能加重症状。治疗需采用铋剂四联疗法,常用药物包括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奥美拉唑。
2、胃溃疡细菌产生的尿素酶中和胃酸形成溃疡,表现为规律性上腹痛,女性更易合并反流症状。除根除治疗外,可选用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
3、缺铁性贫血长期感染影响铁吸收,女性月经失血叠加感染会导致苍白乏力,血红蛋白低于110g/L需考虑。建议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同时进行病原根治。
4、胃癌风险持续感染20年以上可能诱发肠型胃癌,女性绝经后风险上升。定期胃镜监测尤为重要,发现癌前病变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感染期间建议分餐制,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治疗后4周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复查,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