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不能完全保证孩子不会得乙肝,但能显著降低感染概率。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但免疫效果受个体差异、抗体水平、病毒变异等因素影响。
接种乙肝疫苗后,绝大多数儿童能产生足够抗体达到免疫效果。疫苗的保护率在90%以上,规范完成三针接种程序的儿童通常能获得长期免疫保护。抗体水平会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部分儿童可能因免疫应答不足导致抗体产生量低,此时需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必要时补种疫苗。日常生活中仍须避免血液暴露、不洁注射等高危行为。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免疫失败,这与疫苗储存不当、接种程序不规范、儿童存在免疫缺陷疾病等因素有关。母亲乙肝病毒载量极高时,新生儿可能在分娩过程中感染,此时需在出生12小时内联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病毒S基因变异也可能导致疫苗保护作用下降,但这种情况在临床中较为罕见。
建议家长按时带孩子完成0-1-6月的三针基础免疫程序,接种1-2个月后可通过乙肝五项定量检测评估抗体水平。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皮肤黏膜破损时做好防护。若家庭成员有乙肝病毒携带者,需定期监测儿童抗体水平并及时加强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