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会得轮状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1、传播途径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可存在于被污染的食物、水源或物体表面。儿童接触感染者排泄物或污染物后未彻底清洁双手,再经口摄入病毒可能导致感染。托幼机构、家庭等人员密集场所易发生聚集性传播。家长需注意儿童个人卫生,定期消毒玩具和餐具。
2、易感人群6个月至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高发人群,因该年龄段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且母体抗体逐渐消失。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儿童感染后症状可能更严重。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感染概率,因母乳中含有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3、典型症状患儿通常表现为突发水样腹泻,每日可达10-20次,伴有呕吐、发热和腹痛。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征象如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症状一般持续3-8天,但肠道黏膜修复需更长时间。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脱水程度。
4、诊断方法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症状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粪便标本可通过胶体金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检测病毒抗原。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电解质检查可评估脱水程度。需注意与诺如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胃肠炎鉴别。
5、预防措施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我国现有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和五价重配轮状病毒疫苗。日常需加强手卫生,正确处理患儿排泄物,避免共用生活用品。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患儿应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48小时。
患儿发病期间应继续母乳喂养或选择无乳糖配方奶,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高糖饮食和含粗纤维食物,可适量食用米汤、苹果泥等。注意臀部护理防止尿布皮炎,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如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抽搐或严重脱水,需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