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鼻窦炎多数情况下不会自愈。牙源性鼻窦炎通常由龋齿感染扩散、根尖周炎、牙周脓肿、上颌窦底穿孔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抗感染治疗、病灶牙处理、鼻窦引流、手术清创等方式干预。
1、龋齿感染扩散龋齿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细菌侵入上颌窦,表现为单侧鼻塞和脓涕。需清除龋坏组织并填充,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头孢克洛等药物控制感染。
2、根尖周炎牙根尖炎症突破骨壁可引发鼻窦黏膜水肿,伴随牙齿叩痛。需进行根管治疗,必要时联用布洛芬、洛索洛芬钠、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
3、牙周脓肿牙周袋化脓性感染可能穿透窦底骨质,导致鼻腔异味和面部胀痛。需脓肿切开引流,同时使用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奥硝唑等抗生素。
4、上颌窦底穿孔拔牙或种植手术造成的窦腔贯通可能诱发持续性鼻窦炎,需手术修补窦膜缺损,术后预防性应用头孢呋辛、阿奇霉素、莫西沙星。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用力擤鼻,出现面部肿胀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评估感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