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药后腹泻可能与药物成分刺激、体质敏感、煎煮不当、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等症状。
1. 药物刺激部分中药含大黄、番泻叶等泻下成分,可能刺激肠蠕动。可调整处方或减少剂量,常用药物包括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附子理中丸等。
2. 体质敏感个体对寒凉性药物耐受性差时易出现腹泻。建议医生辨证调整药方,避免使用黄连、黄芩等苦寒药材。
3. 煎煮不当煎药时间不足或方法错误可能导致药性偏凉。应规范煎煮流程,先煎附子等毒性药材,后下薄荷等挥发性成分。
4. 脾胃虚弱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更易出现药物不耐受。需配合健脾药物如香砂六君丸、四君子汤、理中丸等调理。
服药期间建议清淡饮食,避免生冷油腻,若持续腹泻或伴发热需及时停用中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