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感染梅毒需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脑脊液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梅毒诊断主要依赖血清学检测,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等。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分期并制定治疗方案。
1、血清学检测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是筛查梅毒的常用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非特异性抗体判断感染可能。该方法操作简便但可能出现假阳性,需结合其他检测确认。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能检测特异性抗体,阳性结果可明确现症感染。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具有较高特异性,常用于确诊和鉴别既往感染。
2、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的皮损渗出液中可检出梅毒螺旋体。医生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活动螺旋体,阳性结果具有确诊价值。该方法适用于早期梅毒诊断,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操作技术。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感染,需结合血清学检测综合判断。
3、脑脊液检查神经梅毒患者需进行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检测包括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脑脊液白细胞增多和蛋白升高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该检查对判断是否发生神经梅毒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但属于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4、影像学检查心血管梅毒可能需要进行胸部X线、CT或MRI检查。这些影像学方法可发现主动脉炎、主动脉瘤等晚期并发症。影像学表现结合血清学阳性结果可确诊心血管梅毒。检查无创但费用较高,通常用于出现相关症状的疑似病例。
5、组织病理检查少数诊断困难的病例需进行病变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可见血管周围浆细胞浸润等特征性改变。该方法属于有创检查,通常不作为常规诊断手段。主要适用于与其他皮肤病难以鉴别的情况,需由专业病理医师判读结果。
确诊梅毒后应避免性接触直至完成治疗,所有性伴侣需同步接受检测。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观察抗体滴度变化。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皮损。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即使症状消失也不可自行停药。日常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恢复。治疗后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第二年每6个月复查,监测可能出现的血清固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