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冒没有疗效。感冒通常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引起,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滥用可能导致耐药性。
病毒性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为5-7天。病毒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后,主要引发打喷嚏、鼻塞、咽痛等局部症状,此时使用抗生素无法缩短病程或缓解症状。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针对细菌细胞壁合成或蛋白质合成等环节,而病毒缺乏这些靶点结构。临床数据显示,90%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仅当合并细菌感染时,如出现脓涕持续超过10天、扁桃体化脓等情况才需考虑抗生素。
部分患者可能在病毒感染后期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持续高热、咳黄脓痰等症状。此时需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确认细菌感染证据,再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但单纯病毒性感冒早期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风险。
出现感冒症状时可多饮水、保持空气湿润,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流感、肺炎等疾病。平时通过勤洗手、戴口罩等措施预防病毒感染,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