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果皮一般不建议食用,其质地坚硬且可能含有刺激性物质,但果皮内侧的果瓤经适当烹饪后可少量食用。
榴莲果皮外层覆盖密集尖刺,木质化程度高,难以咀嚼消化。果皮纤维粗糙且含有硫化物等成分,直接食用可能刺激口腔黏膜与胃肠,引发不适。部分人群误食后可能出现舌头发麻、胃部灼烧感等症状。新鲜果皮表面可能残留农药或微生物,未经处理存在卫生风险。
果皮与果肉之间的白色果瓤经沸水煮软后可制作传统甜品。需彻底去除外层硬壳,将果瓤切块后清水浸泡去除涩味,搭配冰糖炖煮至绵软。此类做法在东南亚地区较常见,但果瓤营养价值有限,主要含少量膳食纤维与矿物质,过量食用仍可能引起腹胀。糖尿病患者及胃肠功能弱者应避免食用。
建议优先食用榴莲果肉,其富含钾元素、维生素B族及健康脂肪。若尝试食用果瓤,需确保充分加热处理,单次食用量不超过50克。出现腹痛、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就医。日常存放榴莲时需戴手套处理果皮,避免尖刺划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