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排便不尽感、体重下降等症状。慢性肠炎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饮食刺激、肠道菌群失调、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需结合肠镜等检查确诊。
1、腹痛腹痛是慢性肠炎最常见症状,多位于下腹部或脐周,呈隐痛或阵发性绞痛,进食后可能加重。部分患者伴随肠鸣音亢进,腹痛可能与肠道炎症刺激神经或肠痉挛有关。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颠茄片等解痉药物,或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2、腹泻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呈水样,部分患者出现晨起腹泻或餐后腹泻。长期腹泻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注意补液。感染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非感染性肠炎可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调节免疫反应。
3、黏液便粪便表面附着白色或透明黏液,严重时可见脓血便,提示肠道黏膜分泌异常或溃疡形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见该症状,需通过粪便常规和潜血试验鉴别。治疗可选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等药物,配合低纤维饮食。
4、排便不尽感患者常有肛门坠胀、里急后重等不适,排便后仍感觉未排净,可能与直肠炎症刺激有关。肠易激综合征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需通过肠镜排除器质性病变。可尝试热水坐浴缓解症状,必要时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功能。
5、体重下降长期营养吸收障碍或进食减少可导致体重减轻,可能伴随贫血、乏力等症状。克罗恩病患者更易出现营养不良,需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治疗需控制原发病,配合肠内营养粉剂补充营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慢性肠炎患者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生冷、油腻及辛辣食物,适量补充益生菌。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便血、发热等表现,应及时复查肠镜,调整治疗方案。日常可记录饮食与症状关系,帮助医生判断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