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通常不能彻底治好,但可以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等因素有关。
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损害多为不可逆性,支气管和肺泡结构破坏后难以完全修复。通过长期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等药物,配合戒烟、氧疗、呼吸康复训练等措施,多数患者可显著改善气促症状,减少急性加重频率,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部分早期患者肺功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但气道炎症仍持续存在。
少数合并肺大泡或严重肺气肿的患者,经评估可能需接受肺减容手术或肺移植,这类有创治疗可改善部分肺功能,但术后仍需终身用药控制。极少数因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导致的慢阻肺,通过替代治疗可能获得较好效果,但这类病例占比不足1%。
慢阻肺患者应坚持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肺功能,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日常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训练。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D,维持合理体重。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急性加重导致肺功能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