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疼痛及排便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可能与妊娠分娩、年龄增长、慢性腹压增加、盆底组织损伤、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咳嗽漏尿、下坠感、性交疼痛、肛门坠胀等症状。
1、压力性尿失禁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漏尿是典型表现,如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尿液溢出。可能与盆底肌松弛、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有关。轻症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中重度需考虑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盐酸米多君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可辅助治疗,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2、盆腔器官脱垂阴道壁或子宫不同程度下移,患者自觉阴道口肿物脱出或下腹坠胀感。长期便秘、多产史是常见诱因。子宫托可短期缓解症状,重度脱垂需行盆底重建术。伴随腰骶酸痛时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合并感染时需用头孢克肟分散片。
3、性功能障碍表现为性交疼痛、性欲减退或高潮障碍,与盆底肌痉挛或神经损伤相关。生物反馈治疗联合阴道润滑剂可改善症状,严重者需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戊酸雌二醇片有助于改善萎缩性阴道炎引起的性交痛。
4、慢性盆腔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的下腹、会阴或腰骶部疼痛,可能伴随盆底肌压痛。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常见病因,热敷配合塞来昔布胶囊可缓解症状,顽固性疼痛需考虑神经阻滞治疗。
5、排便功能障碍包括便秘、排便费力或大便失禁,与直肠膨出、肛提肌损伤有关。膳食纤维补充剂配合乳果糖口服溶液可调节排便,肛门括约肌训练是基础治疗,严重失禁需行括约肌成形术。
建议每日进行15分钟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避免提重物及长期站立。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适量食用西蓝花、深海鱼等抗炎食物。出现症状持续加重或影响生活质量时,应及时至妇科或泌尿外科就诊评估,必要时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或盆底超声等专项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