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体和硅胶的远期感染率差异较小,但膨体因多孔结构可能略高于硅胶。两种材料均为临床常用假体,感染风险与手术操作、个体护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膨体聚四氟乙烯具有微孔结构,能够促进组织长入,但孔隙也可能成为细菌定植的潜在空间。在术后远期,膨体植入区域若发生局部血供不良或微小创伤,细菌可能通过孔隙形成生物膜,导致迟发性感染。临床数据显示膨体感染多表现为红肿热痛等局部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形成脓肿。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彻底消毒、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术后规范使用抗生素。对于已发生感染的情况,通常需要取出假体并配合抗感染治疗。
硅胶假体表面致密光滑,不易附着微生物,整体生物相容性较稳定。其感染多与术中污染或术后血肿相关,远期感染概率相对较低。但硅胶可能因包膜挛缩导致假体移位或变形,间接增加感染风险。临床处理硅胶感染时,需评估包膜情况决定是否同期切除。两种材料在规范手术条件下感染率均可控制在较低水平,术后定期随访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关键。
无论选择哪种材料,术后都应避免挤压碰撞植入区域,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出现发热或局部红肿需立即就医。饮食上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创面愈合。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假体状态。吸烟者需术前戒烟以降低感染风险,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