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和胃降逆等药理功效,其叶、果、核均可入药,主要用于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
1、润肺止咳枇杷叶含皂苷、挥发油等成分,能抑制咳嗽中枢,缓解支气管痉挛。临床常用于风热咳嗽、肺燥干咳,常与桑白皮、杏仁配伍。枇杷叶膏可直接作用于咽喉黏膜,减轻刺激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枇杷叶水煎液能稀释痰液。使用需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2、清热化痰枇杷叶中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具有抗炎作用,可降低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度。对痰热壅肺型咳嗽伴黄稠痰效果显著,常与黄芩、浙贝母同用。鲜枇杷果肉含有机酸和维生素C,能促进痰液排出。但风寒咳嗽者不宜,可能加重痰湿。
3、和胃止呕枇杷核含苦杏仁苷,经炮制后生成氢氰酸可抑制呕吐中枢。传统用于妊娠呕吐、晕动症呕吐,多与生姜配伍。鲜果有机酸能促进胃液分泌,改善食欲不振。胃溃疡患者空腹食用可能刺激胃黏膜,建议餐后少量服用。
4、抗菌消炎枇杷叶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外敷可辅助治疗皮肤化脓性感染,内服缓解咽喉肿痛。枇杷叶煮水漱口能减轻牙龈炎症状。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口腔菌群失调。
5、抗氧化枇杷果实含多酚类物质和维生素E,可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氧化损伤。其提取物能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潜在益处。糖尿病患者食用需控制量,避免果糖摄入过量。
枇杷作为药食同源植物,鲜果每日食用量建议控制在200克以内,避免过量引发胃肠不适。使用枇杷叶制剂时应辨证施治,风寒咳嗽、脾胃虚寒者禁用。长期服用枇杷核制品需监测氢氰酸蓄积风险,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毒症状立即停用。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高热时,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