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后出现水泡通常不建议继续拔罐。水泡形成可能与负压过大、皮肤敏感、操作不当或局部感染等因素有关。
1、负压过大拔罐时负压过高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引发组织液渗出形成水泡。需立即停止操作,局部消毒后保持干燥。
2、皮肤敏感部分人群皮肤屏障功能较弱,轻微负压即可造成损伤。这类体质应避免拔罐,可改用艾灸等温和疗法。
3、操作不当留罐时间过长或罐体移动摩擦易损伤表皮。规范操作应控制单次时间在10分钟内,固定罐体位置。
4、局部感染皮肤存在隐匿感染时,拔罐可能加重炎症反应。若水泡周围出现红肿热痛,需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出现水泡后应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抓挠,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恢复期间暂停拔罐,待皮肤完全愈合后再评估是否继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