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病因主要有铁摄入不足、慢性失血、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破坏过多、遗传性疾病等。贫血是指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导致组织器官供氧不足的病理状态。
1、铁摄入不足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长期饮食中铁含量不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常见于挑食者、素食人群、婴幼儿及青少年快速生长期。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指甲变脆等症状。可通过增加动物肝脏、红肉、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改善,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补铁药物。
2、慢性失血长期隐性失血是成年女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痔疮反复出血等因素有关。患者常见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严重者可出现匙状甲。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妇科调经、消化科止血等,同时配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治疗。
3、造血功能障碍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与苯等化学物质接触、放射线暴露、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伴出血倾向。需进行骨髓穿刺确诊,治疗包括环孢素软胶囊、司坦唑醇片等免疫抑制剂,严重者需造血干细胞移植。
4、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因红细胞寿命缩短所致,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疟疾感染、蛇毒中毒等因素有关。典型症状有黄疸、浓茶色尿。需完善抗人球蛋白试验等检查,治疗可用泼尼松片、人免疫球蛋白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能需脾切除。
5、遗传性疾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属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自幼出现特殊面容、肝脾肿大。需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和基因检测确诊,轻症无须治疗,中重度需定期输血配合去铁胺注射液祛铁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方法。
预防贫血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瘦肉、动物血制品等富铁食物摄入,育龄女性经期注意补铁。长期乏力、头晕者应及时检查血常规,确诊贫血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自行服用补铁药物。同时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调节月经周期、治疗消化道疾病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