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饮病通常表现为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胸闷气短、咳喘痰多、身体困重等症状。溢饮病是中医病名,属于水液代谢异常导致的病症,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常见于慢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疾病过程中。
1、肢体浮肿肢体浮肿是溢饮病的典型表现,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按压后凹陷不易恢复。水肿可能与脾失健运导致水湿内停有关,也可能与肾阳不足引起气化不利相关。患者常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治疗需健脾利水,可遵医嘱使用五苓散、真武汤等方剂加减,配合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中药。
2、小便不利小便量少或排尿困难是溢饮病的重要指征,多因肺失宣降、肾气不化导致水液排泄障碍。患者可能伴有尿频、尿急或夜尿增多等症状。治疗需温阳化气利水,可选用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配合车前子、猪苓等利尿中药。
3、胸闷气短水饮上凌心肺可引起胸闷、气促、心悸等症状,平卧时加重,坐起后缓解。这与水湿停聚胸胁、阻碍气机运行有关。治疗需宣肺利水、温阳化饮,可遵医嘱使用苓桂术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方剂,配合桂枝、杏仁等宣肺化痰药物。
4、咳喘痰多咳喘伴大量白色泡沫痰是溢饮病累及肺脏的表现,痰液稀薄量多,夜间或受凉后加重。这与寒饮伏肺、肺失宣降有关。治疗需温肺化饮、止咳平喘,可选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方剂,配合细辛、干姜等温肺化饮药物。
5、身体困重患者常自觉身体沉重、四肢乏力、头重如裹,活动后症状加重。这与水湿困阻、阳气不展有关。治疗需健脾化湿、温阳利水,可选用防己黄芪汤、实脾饮等方剂,配合白术、苍术等健脾燥湿药物。
出现溢饮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日常应注意低盐饮食,控制水分摄入,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注意保暖防潮。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记录尿量,如有异常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使用利尿药物,以免导致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