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日常护理需结合药物管理、饮食调整、运动康复、情绪调节及症状监测等多维度干预。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统称,长期规范护理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1、药物管理遵医嘱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诊评估疗效与不良反应。若出现牙龈出血、肌肉酸痛等异常需及时就医。
2、饮食调整采用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适量补充深海鱼类富含的ω-3脂肪酸。控制总热量摄入,肥胖者需逐步减重,避免暴饮暴食诱发心绞痛。
3、运动康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20-40分钟,运动时心率不超过(220-年龄)×60%。避免剧烈运动或寒冷环境锻炼,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4、情绪调节保持心态平和,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避免情绪剧烈波动,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减少患者精神负担。
5、症状监测每日记录血压、心率,观察有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外出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胸痛持续15分钟不缓解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心功能。
心脏病患者需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好急救药物。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用药史和检查结果,就诊时主动向医生说明病情变化。长期护理需医患共同努力,通过规范化管理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