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腹泻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便,可能伴随腹痛、腹胀、发热、乏力等症状。腹泻通常由胃肠功能紊乱、感染、药物副作用、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严重时可导致脱水或电解质失衡。
1、排便异常老年人腹泻时每日排便次数超过3次,粪便呈稀水样、糊状或含有未消化食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黏液便或血便,若伴随里急后重感需警惕肠道感染或炎症性肠病。建议家长观察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就医时提供详细信息。
2、腹部不适多数患者会出现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排便后疼痛可暂时缓解。腹胀、肠鸣音亢进是常见伴随症状,若出现持续剧烈腹痛需排除肠梗阻或缺血性肠病。热敷腹部帮助缓解痉挛,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
3、全身症状感染性腹泻常引起低热或高热,伴有畏寒、食欲减退。长期腹泻会导致营养不良性水肿、体重下降,严重脱水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少尿。建议每日监测体温和尿量,出现嗜睡或尿量减少应立即就医。
4、脱水表现皮肤弹性减退、口唇干裂、眼窝凹陷是典型脱水体征,老年人可能主诉口渴或头晕。电解质紊乱可引发肌肉抽搐、心率失常,使用口服补液盐时需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腹泻。
5、并发症征兆便血伴发热可能提示细菌性痢疾或伪膜性肠炎,果酱样便需考虑肠套叠。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出现白色伪膜应怀疑艰难梭菌感染。出现这些情况须立即进行粪便检测和血常规检查。
老年人腹泻期间需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低渣食物,适量补充含钾的香蕉、土豆。注意餐具消毒和手部卫生,避免生冷食物。若症状持续2天未缓解,或出现血压下降、持续高热等需急诊处理。慢性腹泻患者应定期进行肠镜和甲状腺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