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质疏松症状表现主要包括早期负重关节隐痛、活动后骨痛加剧、夜间痉挛性疼痛及病理性骨折。症状发展通常按骨量减少期→骨质疏松期→骨折风险期进展。
1、早期隐痛:负重时出现膝关节或髋关节酸胀感,X线可见骨小梁稀疏,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建议增加奶制品摄入并检测骨密度。
2、活动性骨痛:行走或站立时下肢骨骼钝痛加剧,骨转换标志物升高,常见于绝经后雌激素下降,需进行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如阿仑膦酸钠。
3、夜间痉挛:小腿肌肉痉挛多发生在凌晨,伴低钙血症时需补充碳酸钙,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关,需检测血钙磷水平。
4、病理性骨折:轻微外力导致股骨颈或胫骨骨折,骨密度T值低于-2.5,需手术内固定并联合使用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
建议每日保证600毫克钙摄入,进行适度抗阻力训练,避免吸烟酗酒,骨密度异常者需每1-2年复查双能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