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晚上流汗可能由环境温度过高、被子过厚、维生素D缺乏、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室温、补充营养、对症治疗等方式改善。
1、环境温度过高卧室通风不良或空调温度设定过高会导致生理性多汗。建议家长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选择透气棉质睡衣,睡前避免剧烈活动。
2、被子过厚过度保暖会阻碍散热。家长需根据季节调整被褥厚度,优先使用多层可拆卸的睡袋,夜间可触摸宝宝后颈判断体温。
3、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早期表现为夜间头部多汗伴枕秃。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配合晒太阳促进钙吸收,必要时检测血钙水平。
4、呼吸道感染可能与病毒性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有关,常伴随咳嗽、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布洛芬混悬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
持续夜间盗汗超过两周或伴随体重下降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诊排查结核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