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预防针后发烧可能由疫苗反应、免疫系统激活、局部感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观察护理、就医评估等方式缓解。
1、疫苗反应:疫苗中的灭活病原体或抗原成分可能引发短暂低热,属于正常免疫应答。建议多饮水休息,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布洛芬颗粒或小儿退热栓。
2、免疫系统激活:疫苗接种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家长需保持孩子衣着宽松,配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赖氨匹林散、尼美舒利颗粒或清热解毒口服液。
3、局部感染:注射部位护理不当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导致发热。表现为红肿热痛伴体温升高,需就医排查后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或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4、过敏反应:极少数对疫苗辅料过敏者可出现发热伴皮疹。家长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氯雷他定糖浆、地塞米松注射液或肾上腺素笔紧急处理。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发热期间可补充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