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卵巢囊泡可自行消失,生理性囊泡通常在月经周期后消退,病理性囊泡需根据类型干预。
1、生理性囊泡
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囊泡或卵泡囊泡,多无不适症状,2-3个月经周期内可自然吸收。
2、内分泌因素
激素水平波动导致的囊泡,调整作息及减压后可能缩小,伴随月经紊乱时需监测激素水平。
3、炎症刺激
盆腔炎等炎症可能引发囊泡,表现为下腹坠痛,需抗炎治疗如头孢克肟、甲硝唑、左氧氟沙星。
4、子宫内膜异位
巧克力囊肿难以自愈,可能引起痛经加重,需药物抑制或手术切除,常用孕三烯酮、GnRH-a类药物。
定期妇科超声复查,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泡破裂,均衡饮食有助于内分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