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可能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皮疹、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与药物种类及个体差异有关。
1. 乏力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如齐多夫定可能抑制线粒体功能,导致肌肉疲劳。建议调整活动强度,补充维生素B族,必要时医生会更换为替诺福韦等新一代药物。
2. 恶心呕吐蛋白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常刺激胃肠黏膜,可伴食欲减退。用药期间建议少食多餐,医生可能联用昂丹司琼等止吐药或更换为整合酶抑制剂多替拉韦。
3. 皮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如奈韦拉平易引发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发现皮肤红斑需立即就诊,医生会换用拉替拉韦等替代方案。
4. 肝损伤部分药物如依非韦伦需经肝脏代谢,可能引发转氨酶升高。治疗期间须定期监测肝功能,异常时需调整方案为丙酚替诺福韦等低肝毒性药物。
服药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摄入,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