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区别在于作用机制、适应症及副作用。阿司匹林兼具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对乙酰氨基酚仅用于解热镇痛。
1、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抑制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和抗血小板作用;对乙酰氨基酚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环氧酶,外周抗炎作用较弱。两者均通过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实现退热。
2、适应症差异:
阿司匹林适用于发热疼痛、风湿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用于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不适用于炎症性疾病。阿司匹林在心肌梗死急救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3、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常见胃肠道刺激、出血风险,儿童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易导致肝毒性。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需监测肾功能,对乙酰氨基酚需警惕剂量累积。
4、禁忌人群:
阿司匹林禁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体质及儿童水痘发热患者;对乙酰氨基酚禁用于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孕妇使用阿司匹林需谨慎,对乙酰氨基酚相对更安全。
5、药物相互作用:
阿司匹林与抗凝药合用增加出血风险,可能减弱降压药效果;对乙酰氨基酚与酒精或抗结核药联用加重肝损伤。服用华法林者需特别注意阿司匹林的协同作用。
使用解热镇痛药需根据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发热伴炎症优选阿司匹林,单纯退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服药期间避免饮酒,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出现黑便或皮肤黄染应立即就医。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得随意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