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结节是肝脏长期纤维化后形成的异常增生组织,主要由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病因引起,可分为再生性结节、发育不良性结节等类型。
1、病因机制肝硬化结节的形成与肝细胞反复损伤修复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星状细胞活化,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破坏肝细胞膜,非酒精性脂肪肝则因脂质过氧化反应诱发炎症。
2、病理特征再生性结节直径多小于3毫米,由纤维间隔包裹的正常肝细胞构成;发育不良性结节直径超过1厘米,细胞排列紊乱且可能伴随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
3、诊断方法超声检查可发现大于5毫米的结节,增强CT能显示结节血供特点,肝脏弹性成像可量化纤维化程度,病理活检是鉴别结节性质的金标准。
4、临床意义再生性结节属于良性病变,发育不良性结节有恶变风险。肝硬化结节可能压迫门静脉导致腹水,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时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结节患者应严格戒酒,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影像学变化,出现腹痛腹胀或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