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的疼痛性质通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反射异常、免疫反应异常等因素引起。
1、转移性腹痛阑尾炎早期疼痛多始于上腹部或脐周,呈现为内脏神经反射性钝痛,定位不明确。随着炎症发展,疼痛逐渐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麦氏点区域,转为躯体性锐痛。这种转移过程通常持续6-8小时,是诊断阑尾炎的重要特征。患者可能伴有食欲减退、恶心等前驱症状。
2、持续性钝痛炎症导致阑尾壁肿胀和局部腹膜刺激时,会出现持续性右下腹钝痛。疼痛程度与炎症进展相关,按压麦氏点可出现压痛反跳痛。部分患者行走或咳嗽时疼痛加剧,为减轻痛苦常采取屈曲右髋的体位。此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
3、阵发性绞痛当阑尾管腔被粪石或淋巴滤泡增生完全阻塞时,可能引发阵发性绞痛。这种疼痛与肠管痉挛收缩相关,发作时患者常蜷缩身体,间歇期疼痛减轻。若未及时处理,管腔内压力持续升高可导致阑尾壁缺血坏死。
4、全腹剧痛阑尾穿孔后脓液扩散至腹腔,疼痛会突然加剧并扩散至全腹,伴有明显腹膜刺激征。患者出现板状腹、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外科急症,需立即手术处理,否则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
5、非典型疼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或异位阑尾患者可能出现非典型疼痛。妊娠期阑尾炎因阑尾位置上移,疼痛点可能位于右上腹;老年人痛觉迟钝可能仅感轻微不适;盆腔位阑尾炎可刺激直肠引起里急后重。这些情况容易误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判断。
阑尾炎患者应禁食并卧床休息,避免按压腹部加重炎症扩散。发病初期可尝试冰敷右下腹缓解疼痛,但禁止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建议选择清淡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胃肠负担。术后恢复期需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感染指标。出现持续发热或腹痛加剧需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