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低烧可能由环境高温、脱水、轻度感染或慢性炎症引起,常见表现为体温波动在37.3-38℃之间,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抗感染或对症药物缓解。
1. 环境高温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可能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出现低烧。建议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电解质水,避免剧烈运动。
2. 脱水夏季出汗增多易导致体液丢失,可能引发低烧性脱水。需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必要时使用藿香正气口服液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3. 病毒感染夏季常见的肠道病毒、腺病毒感染可能引起低烧,伴随咽痛或腹泻。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或板蓝根冲剂等抗病毒药物。
4. 慢性炎症结核病、风湿热等慢性疾病在夏季可能表现为持续性低烧。需完善血沉、C反应蛋白等检查,必要时使用异烟肼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控制原发病。
夏季需保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C,体温超过38℃或持续3天以上应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