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心律失常,危险程度取决于基础心脏疾病、发作频率及伴随症状,主要评估因素有生理性诱因、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遗传性心律失常。
1、生理性诱因熬夜、浓茶咖啡摄入或精神紧张可能导致偶发早搏,通常无须治疗,消除诱因后多可自行缓解,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并限制刺激性饮品。
2、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疾病引发的频发早搏可能与心肌缺血、炎症损伤有关,常伴有胸闷胸痛,需治疗原发病,药物可选美托洛尔、普罗帕酮或胺碘酮。
3、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可导致心肌电活动异常,表现为心悸伴乏力,需纠正电解质失衡,严重时静脉补充氯化钾或硫酸镁。
4、遗传性心律失常长QT综合征等遗传疾病可能引发恶性早搏,多伴晕厥史,需基因检测确诊,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或植入式除颤器。
日常应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心电图,若早搏频次超过每分钟5次或出现黑朦症状需立即心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