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肉仍缺钙可能与饮食结构失衡、钙吸收障碍、高磷摄入、维生素D缺乏及疾病因素有关。钙的摄入和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单纯增加肉类摄入无法保证钙质充足。
1、饮食结构失衡肉类虽含优质蛋白但钙含量较低,每100克猪肉仅含6-10毫克钙。若长期以肉类为主食,忽视奶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高钙食物,容易导致钙摄入不足。建议每日搭配300毫升牛奶、100克豆腐或半斤油菜等食物。
2、钙吸收障碍肉类中的饱和脂肪酸会与钙结合形成难溶性皂化物,降低钙的生物利用率。同时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尿钙排泄量,研究显示蛋白质每增加50克,尿钙流失量可增加60毫克。可适当增加柠檬酸钙、乳酸钙等有机钙补充剂。
3、高磷摄入干扰肉类富含磷元素,当膳食中钙磷比例低于1:1时,会抑制肠道钙吸收。加工肉制品中的磷酸盐添加剂更会加剧钙磷失衡。建议选择新鲜肉类,避免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品,同时保证每日800-1000毫克钙摄入。
4、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能促进肠钙吸收率提升30-40%,但肉类几乎不含维生素D。长期室内活动、防晒过度等都会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每周2-3次日光浴,每次10-15分钟,或补充维生素D3滴剂有助于改善。
5、疾病因素影响慢性胃炎、乳糖不耐受等消化系统疾病会影响钙质吸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导致钙代谢异常。若出现骨痛、抽筋等症状,需排查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等药物。
建议保持膳食多样化,每日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00克谷类及适量乳制品。规律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跳绳等,可刺激骨形成。40岁以上人群每年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测,孕期、更年期女性及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补钙。注意避免同时摄入钙剂与含草酸的菠菜、浓茶等食物,间隔2小时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