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瘦肉有助于补充优质蛋白、铁、锌等营养素,对维持肌肉健康、预防贫血、增强免疫力等具有积极作用。瘦肉主要包括鸡肉、牛肉、瘦猪肉等低脂肪肉类,适合大多数人适量食用。
1、补充优质蛋白瘦肉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蛋白质含量高且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求。蛋白质参与肌肉合成与修复,对儿童生长发育、成人肌肉维持及术后恢复均有帮助。例如鸡胸肉每100克含约20克蛋白质,牛肉中肌球蛋白含量较高,有助于运动后体能恢复。
2、预防缺铁性贫血瘦肉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显著高于植物性食物,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牛肉、羊肉等红瘦肉含铁量尤为突出,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可进一步提升铁吸收率。长期适量摄入可改善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
3、提供必需矿物质瘦肉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锌参与免疫功能调节和伤口愈合,硒具有抗氧化作用。瘦猪肉中锌含量较高,每100克约含2-3毫克,可满足成人每日需求的四分之一。这些矿物质对维持代谢、保护细胞健康至关重要。
4、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瘦肉含有维生素B12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B12仅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缺乏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适量食用瘦牛肉或动物肝脏可帮助维持神经传导功能,尤其对素食者补充B12尤为重要。
5、控制体重相比肥肉,瘦肉脂肪含量低且饱腹感强,有助于控制总热量摄入。选择水煮、清蒸等低脂烹饪方式,搭配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可延长饱腹时间并稳定血糖,适合减重人群作为蛋白质补充来源。
建议成人每日瘦肉摄入量控制在100-150克,优先选择禽肉和鱼虾等白肉,红肉每周不超过500克。烹饪时去除可见脂肪,避免高温煎炸以减少致癌物产生。贫血患者、孕产妇及术后人群可适当增加摄入,但高尿酸血症或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注意与蔬菜、全谷物搭配食用,保证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