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蒜具有一定的消炎和杀菌作用,但效果有限,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大蒜中的大蒜素等活性成分对部分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但实际效果受摄入量、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大蒜中的大蒜素是其主要抗菌成分,能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新鲜大蒜被捣碎或切碎后,蒜氨酸酶催化蒜氨酸转化为大蒜素,此时抗菌活性较强。大蒜对白色念珠菌等真菌也有抑制效果,可能缓解轻微真菌感染。日常食用大蒜可能帮助减少口腔和消化道有害菌群,但需长期规律摄入才能维持效果。
大蒜的消炎作用主要来自硫化物成分,能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生成。动物实验显示大蒜提取物可减轻关节炎模型中的肿胀,但对人体炎症的改善效果尚缺乏高质量证据。大蒜对病毒性感染无明显效果,不能预防或治疗流感等病毒性疾病。胃肠道炎症患者大量生吃大蒜可能刺激黏膜,反而加重不适症状。
日常可将1-3瓣生大蒜切碎后拌入凉菜或蘸料食用,高温烹饪会破坏部分活性成分。出现明确细菌感染如扁桃体化脓、尿路感染时,应及时就医使用抗生素治疗,不可依赖大蒜。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控制大蒜摄入量,避免增加出血风险。对大蒜过敏人群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胃肠不适等症状,应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