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烧烤确实可能增加患癌风险,主要与高温烹饪产生的致癌物质有关。烧烤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杂环胺等化学物质可能损伤DNA,长期过量摄入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风险程度与烧烤频率、食材种类、烹饪方式密切相关。
肉类在明火高温烤制时,脂肪滴落产生烟雾会形成多环芳烃,直接附着在食物表面。炭烤、烟熏等传统方式产生的苯并芘含量较高,该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反复烤制的肉类表层焦糊部位杂环胺浓度显著上升,这类物质可能干扰细胞正常代谢。加工肉制品如香肠、培根等含亚硝酸盐,高温下可能转化为亚硝胺类致癌物。烤制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有害物质生成量越多。
选择瘦肉并去除可见脂肪能减少滴油产生的烟雾。用锡纸包裹食材进行间接烤制可阻隔明火接触。提前用柠檬汁、大蒜等腌制食材,其中的抗氧化成分能抑制部分有害物质形成。控制烤制温度在160度以下,避免食物焦糊。搭配大量新鲜蔬菜水果食用,其膳食纤维可吸附部分有害物质,维生素C等抗氧化成分能减轻致癌物损伤。
建议每月烧烤不超过两次,避免连续多日食用。儿童、孕妇、肿瘤高危人群更需严格控制摄入量。日常烹饪可多采用蒸煮炖等低温方式,若发现进食烧烤后出现持续胃痛、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筛查。保持饮食多样性,适当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浆果类等抗癌食物的摄入比例,定期进行胃肠镜等防癌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