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咳嗽是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播性的咳嗽症状,常见于流感、百日咳、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隔离、药物或疫苗干预。
1、病原体感染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可引起急性传染性咳嗽,表现为干咳、咽痛、发热。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常导致咳痰、痉挛性咳嗽。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多伴随低热和持续性咳嗽。针对不同病原体可使用奥司他韦胶囊、阿奇霉素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感染药物。
2、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是主要方式,患者咳嗽时产生的含病原体飞沫被他人吸入导致感染。接触传播通过污染的手或物品间接传播,如触摸口鼻黏膜。空气传播见于麻疹、肺结核等,病原体可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母婴垂直传播可能发生在百日咳等疾病中。
3、易感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更易感染。未完成疫苗接种的儿童对百日咳等缺乏免疫力。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风险较高。集体生活人群如学生、军人等易发生聚集性传播。孕妇感染后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4、诊断方法病原学检测包括痰培养、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血常规可区分细菌或病毒感染。胸部X线或CT检查能评估肺部病变程度。血清学抗体检测适用于回顾性诊断。结核菌素试验有助于肺结核筛查。
5、预防措施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百白破疫苗可建立特异性免疫。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断飞沫传播。保持手卫生和环境通风可减少接触传播风险。对确诊患者实施呼吸道隔离。高危人群可预防性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药物。
出现传染性咳嗽症状时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咳嗽时用肘部遮挡口鼻。保持充足休息和水分摄入,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C。定期开窗通风,对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消毒。密切接触者需监测症状,必要时就医进行暴露后预防。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加强基础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