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与毛囊皮脂腺的异常分泌及堵塞直接相关,主要涉及毛囊角化过度、皮脂分泌增多、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及炎症反应四个环节。
1. 毛囊角化过度毛囊皮脂腺导管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会导致毛囊口堵塞,形成微粉刺。这一过程与遗传因素、雄激素水平升高有关。治疗需局部使用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等调节角化药物,或采用果酸焕肤等物理治疗。
2. 皮脂分泌亢进雄激素刺激下皮脂腺体积增大并分泌大量皮脂,为痤疮丙酸杆菌提供生长环境。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均可引发该现象。口服螺内酯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抗雄激素药物可调节分泌,配合使用控油洁面产品有助于改善。
3. 细菌定植感染痤疮丙酸杆菌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和炎症介质,诱发红肿丘疹或脓疱。临床常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抗菌药物,重度感染可能需要光动力治疗。
4. 炎症反应加剧免疫系统对细菌产物的应答会导致局部红肿热痛,形成囊肿型痤疮。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口服丹参酮胶囊等抗炎药物可缓解,顽固性炎症需联合红蓝光照射。
5. 继发皮损形成反复炎症可破坏毛囊结构,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早期干预是关键,已形成瘢痕者可选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严重者需点阵激光治疗。
日常应避免高糖高脂饮食,选择温和的氨基酸类洁面产品清洁面部,切忌挤压痤疮皮损。炎症明显或顽固性痤疮建议尽早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也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状态,从源头减少皮脂过度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