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长期密切接触传播,属于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
1. 传染源: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其皮肤黏膜破损处分泌物和飞沫可携带病原体。
2. 传播途径:需通过长期密切接触传播,如共同生活接触患者鼻腔分泌物或皮肤破损渗出液,短时间接触感染概率极低。
3. 易感人群:儿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感,但现代人群普遍对麻风杆菌抵抗力较强,接触后发病概率不足5%。
4. 防控措施:早期发现患者并规范使用氨苯砜、利福平和氯法齐明等多药联合治疗可阻断传播,接触者无须隔离但需定期筛查。
麻风病传染性远低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规范治疗一周后基本无传染性,日常接触不必过度恐慌,但出现不明皮肤斑块伴感觉减退时应及时就诊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