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性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过敏原回避等方式治疗。药物过敏性荨麻疹通常由青霉素类、解热镇痛药、造影剂、血清制剂等药物引起。
1、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瘙痒和风团。药物过敏反应可能与个体免疫异常、药物代谢酶缺陷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血管性水肿等症状。
2、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适用于严重急性发作。长期使用需监测血糖血压,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现象。这类反应常与IgE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相关。
3、免疫调节剂奥马珠单抗、环孢素等用于难治性病例,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发挥作用。药物交叉过敏反应可能与化学结构相似性有关,需详细询问用药史。
4、过敏原回避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并建立过敏警示档案,未来就医时主动告知过敏史。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常见诱因,用药前皮试可降低风险。
治疗期间避免搔抓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记录可疑致敏药物名称并及时向医生反馈过敏情况。